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普朗克 Max Planck(M.)

【生卒】:1858~1947

近代偉大的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人。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爾。1867年,其父民法學教授J.W.von普朗克應慕尼黑大學的聘請任教,從而舉家遷往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度過了少年時期,1874年入慕尼黑大學。1877~1878年間,去柏林大學聽過數學家K.外爾斯特拉斯和物理學家H.von亥姆霍茲和G.R.基爾霍夫的講課。普朗克晚年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這兩位物理學家的人品和治學態度對他有深刻影響,但他們的講課卻不能吸引他。在柏林期間,普朗克認真自學了R.克勞修斯的主要著作《力學的熱理論》,使他立志去尋找象熱力學定律那樣具有普遍性的規律。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學得博士學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學和基爾大學任教。1888年基爾霍夫逝世后,柏林大學任命他為基爾霍夫的繼任人(先任副教授,1892年后任教授)和理論物理學研究所主任。1900年,他在黑體輻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由于這一發現對物理學的發展作出的貢獻,他獲得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普朗克早年的科學研究領域主要是熱力學。他的博士論文就是《論熱力學的第二定律》。他認為熱力學第二定律不只是涉及熱的現象,而且同一切自然過程有關。他提出自然界的過程可以分為兩類:中性的(即可逆的)和自然的(即不可逆的)。自然過程的末態比其初態具有更大的優勢,而中性過程的末態和初態卻具有相同的優勢。克勞修斯所引入的概念熵,就是這種優勢的量度。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意義即在于它指出了自然過程的方向。他認為由于熵的極大值對應于平衡態,所以深入地研究熵,將會掌握關于物理和化學平衡的一切規律。

此后,他從熱力學的觀點對物質的聚集態的變化、氣體與溶液理論等進行了研究。可是不久,他在一本歐洲當時傳播不廣的美國雜志《康涅狄格學院學報》上看到美國物理學家J.W.吉布斯早在1873~1878年間已發表過關于這些工作的論文而感到難過;同時又因未能說服F.W.奧斯德瓦爾德等人接受克勞修斯的見解,他很感到沮喪。

這期間,黑體輻射問題吸引了普朗克的注意。1860年基爾霍夫在研究空腔輻射時引入了絕對黑體這一概念。基爾霍夫指出:當一個物體和輻射場交換能量而處于平衡態時,在單位時間和頻率區間(v+dv)內,這物體單位表面積發射的能量Ev和這物體對同一頻率區間的輻射的吸收系數Av將只是溫度T和頻率v的函數,而與物體的其他特性無關

當時普朗克并未注意到hv這個能量子的物理意義,只把它看作是為進行組合計算而引進的一個數學工具。另一方面他卻極為重視常數h,他認為h和引力常數以及真空中的光速在自然科學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還曾建議用這三個與任何物質的屬性無關的物理量作為自然單位制的基本量。可是物理學此后的發展顯示了能量量子的重要意義,正是普朗克的這個工作第一次把能量的不連續性引入人對自然過程的更進一步的認識。普朗克常數h在一個物理過程中的作用是否可以忽略,也成了判斷這個過程應當使用經典理論還是量子理論的標志。

普朗克是首先支持A.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的物理學家。他自己還發表過關于狹義相對論的論文。他從《物理學雜志》編輯部看到愛因斯坦的文章時,立即看出愛因斯坦文章的價值,他在柏林大學親自主持了以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為主題的討論會。但是當實驗物理學家W.考夫曼根據他的實驗結果懷凝愛因斯坦的理論時,普朗克最初認為由于從實驗結果計算出的電子速度大于光速,還認為“對于實驗觀察結果的解釋理論還有不足之處”。其后,1907年他根據新的實驗結果斷定“相對論占上風的可能性更大”。這場爭論最后由于新的實驗事實完全證實了狹義相對論的正確性而結束。但這一歷史事實卻顯示出作為一位理論物理學家的普朗克對于實驗觀察如何的尊重。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普朗克成了德國科學界的中心人物,與當時德國以及國外的知名物理學家都有著密切聯系。1918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0~1937年他擔任威廉皇帝協會會長。在那時期,柏林、格丁根、慕尼黑、萊比錫等大學成為世界科學的中心,是同普朗克、W.能斯脫、A.索末菲等人的努力分不開的。在納粹攫取德國政權之后,掀起大規模的反猶浪潮時,德國科學界中的納粹分子提出所謂德意志物理學以反對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以及其他猶太科學家。這時,普朗克和M.von勞厄等少數物理學家義正詞嚴地為科學的尊嚴而斗爭;他們因此受到納粹宣傳機構放肆的誣蔑和攻擊。普朗克外境艱危,可以出走;但出于對祖國的熱愛和眷戀,仍然決定留居國內。在那樣環境中,他盡可能為受迫害的猶太籍科學家提供幫助和支持,以至希特勒曾說:如果不是想到普朗克年事已高,早該把他送進集中營了。1944年普朗克在柏林的住宅毀于空襲時,他的全部手稿和藏書以及他同許多科學家的往來信件同時被毀,這是科學界的重大損失。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科學家恢復了威廉皇帝協會,為了表示對普朗克的崇敬,把它改名為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普朗克也參加了協會的重建工作。普朗克的一生經歷了德意志帝國的鼎盛時期、兩次世界大戰、魏瑪共和國和納粹的興起和覆滅。他親身參與并經歷了兩個世紀交替時期物理學上的巨大變革。1947年10月4日在格丁根逝世。

普朗克著述甚多,《熱輻射理論》和5卷本的《理論物理學導論》都有英文譯本。1949年出版了《講演與回憶》,1958年又出版了3卷本的《論文和演講集》。

《中國大百科全書 物理學Ⅱ》 第836頁 作者 :何成鈞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