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本生 Robert Wilhelm Eberhard Bunsen(R.W.E.)

1811~1899 德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1811年3月31日生于格丁根。1830年在格丁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830~1833年間,曾廣泛訪問并在德、法、奧等地的著名實驗室和工廠中工作。后在幾個大學任教,1838年任馬爾堡大學非常任教授,4年后轉為常任教授。1852年起,任海德堡大學教授,并在這里創建了一個著名的化學學派。1860年得科普利獎。1877年和G.R.基爾霍夫得第一屆戴維獎。1898年得阿耳伯脫獎。1899年8月16日在海德堡逝世。

本生在物理學中主要貢獻是他與基爾霍夫共同開辟了光譜分析領域。1859年,基爾霍夫發現火焰中的金屬蒸氣(例如放鈉鹽在火焰中時的鈉蒸氣)的明線光譜,而當此白熾金屬蒸氣處于強光的光路中,就吸收同一波長的光,出現吸收光譜。本生認為可用吸收光譜確定天體和地球的物質成分,還預言可用它發現其他化學方法不能察覺的微量或性質與別的元素十分相近的新元素。他們于1860年和1861年先后用此法發現了銫和銣。

《中國大百科全書 物理學Ⅰ》 第37頁 作者 :樂光堯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